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红岩铸魂担使命 志愿青春暖民心——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开展202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6 作者:庹旭 编辑:刘况 来源: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弘扬红岩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7月10日至11日,重庆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红岩铸魂担使命 志愿青春暖民心”社会服务践行团赴虎溪街道虎兴社区、丰文街道清悦社区以及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宣讲进社区 情暖桑榆享安康

10日上午,团队在虎溪街道虎兴社区举行“构筑‘安全屋’织密防诈网”主题宣讲活动,吸引众多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者结合近期高发的冒充亲友紧急求助等典型案例,生动剖析诈骗分子的惯用话术,深入浅出地讲解“身份必核实”“诱惑须抵御”“转账多询问”等实用反诈技巧,提醒老人们捂紧“钱袋子”,牢记“给钱不要、要钱不给”的原则。台下老人们认真聆听,频频点头表示认可。志愿者还结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知识,讲解如何在采暖、通风、空调、供热、燃气等方面节约能源、享受绿色生活,用通俗语言将专业内容转化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入户关怀送温暖 聆听峥嵘传使命

为践行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传承老一辈宝贵精神品格,10日上午,团队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访两位独居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同学们化身“贴心儿女”,与老人促膝长谈,了解其身体近况与生活所需,聆听他们的心声与故事。通过交流得知,两位老人年近耄耋,是国家发展历程的亲历者。他们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书写了奋斗者的人生篇章,生动诠释了红岩精神的内涵。团队成员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将坚定信念、厚植情怀、练就本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大手小手做环保 童心筑梦启新程

10日下午,“大手拉小手·童心筑绿梦”环保主题活动在虎兴社区热烈开展,活动以家校社共育的形式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新风尚。志愿者用“爱护地球如珍视心爱玩具”的比喻,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融入生活,讲解污废水的收集、处理与回用方式,帮助孩子们初步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垃圾分类卡片大冒险”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热烈讨论:“苹果核属于厨余垃圾”“废电池应该投进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图标贴入相应的垃圾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到环保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带动亲人践行绿色理念,共建美丽家园。

桥梁探秘启智慧 传播知识展担当

11日上午,团队联合丰文街道清悦社区开展“童筑未来——土木与水利科学实验室”公益手工活动。志愿者用通俗语言讲解桥梁的结构原理,结合图文视频展示赵州桥、港珠澳大桥等经典案例,帮助孩子们了解悬索桥和拱桥的设计理念。

在明确类型后,孩子们领取材料动手搭建模型,志愿者全程耐心指导,启发思维:“为什么桥梁要设计成拱形?”“悬索桥没有钢索会怎样?”讨论热烈,气氛融洽。活动最后,孩子们自豪展示自己的桥梁作品,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我要把它放在书桌上,以后也要学造大桥!”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思”中感受工程魅力,也让志愿者体悟到知识传递的力量与青年责任的分量。

红岩淬火砺初心 青春筑梦续华章

11日下午,团队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研学。在讲解员带领下,成员们认真回顾红岩精神的形成历程——从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到毛泽东重庆谈判,从《新华日报》的抗战报道到“囚歌”“托孤信”的家国深情,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实,让大家感受信仰的力量与历史的厚重。“每一段历史都令人动容,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初心。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红岩精神的伟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把精神传承下去,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以火热青春投身志愿、以社会实践续写华章。”一位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后动情说道。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服务践行团以沙坪坝区这一红岩精神的诞生地、实践地、承载地为依托,创新开展“红岩精神+志愿服务”模式,将社区作为主阵地、主场景,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实现了精神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融合。红岩精神在社区“活”起来、“动”起来、“传”下来,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青春之路,持续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大学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