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我校垃圾发电科普中心精心策划了一场主题为“探秘垃圾发电科技 解锁资源循环密码”的科普研学活动,巴蜀科学城中学的51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由知识讲解、实验室参观和模型展示三个环节组成。

知识讲解环节以“垃圾到底从何而来?”这一问题引入,通过游戏《环与链》,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垃圾问题的根源。随后,讲解介绍了生活垃圾的三种处理方式——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的优缺点,引导同学们思考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实验室参观环节,志愿者们带领同学们走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实验室,结合自身研究课题,运用物理、化学知识,通俗易懂地介绍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如热重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等。为使复杂知识更易理解,志愿者们反复打磨讲解稿。例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备技术专业研二学生龙代洋介绍聚氯乙烯热解实验时,通过对比燃烧和热解,深入浅出地科普“热解”概念,再详细介绍实验过程,让同学们对废塑料处理中的化学反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最后,同学们来到学校的垃圾焚烧发电中试基地。志愿者们利用我校师生自制的垃圾焚烧发电流程展示模型,生动讲解生活垃圾如何经发酵、焚烧、烟气处理等环节转化为电能。接着,同学们参观了日处理6吨垃圾的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中试线,聆听了我校教师利用“5+2”“白+黑”工作方式,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垃圾特点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故事,深刻体会到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
两个小时的活动转瞬即逝,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说,此次研学活动让他们了解了大学的科研环境和专业方向,对未来专业选择有所启发。有的同学还表示,今后从事产品设计工作会充分考虑环保因素,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