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弘扬劳模精神 | 全国劳模马英选:用忠诚践行育人使命 青春谱写无悔人生

发布时间:2025-05-26 作者:校工会 编辑:徐致远 来源: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

编者按: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逐渐成为时代共识,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新闻网特推出“弘扬劳模精神”专题报道,通过展示学校劳模的先进事迹,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希望全校师生从他们身上汲取榜样力量,为学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马英选,重庆科技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退休教师。1954年从天津石油学校毕业后加入学校工作,先后担任团委书记、炼油组长、矿机科主任等职务。

1956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我校第一位全国劳模。

矢志报国 毅然从教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刚刚起步。“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那一代石油人满怀报国理想,奔赴祖国石油主战场。年仅19岁的马英选即将从天津石油学校毕业,正值国家大力发展石油工业急需人才之际,他服从组织安排,选择投身教育事业,肩负起为祖国培养石油人才的崇高使命,由此开启了长达40余年的教学生涯。

每每回忆当年决定从教的初心,马英选总是坚定地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所学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在那个讲奉献、顾大局的年代,服从分配、无怨无悔,是他这一代人的共同信仰。

艰苦卓绝 攻克万难

马英选几经辗转,从天津到北京,再赴汉口,最终抵达重庆石油学校报到。当时的学校仅有4间教室和10位教师,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资源匮乏。马英选的第一门课是机械制图,面对两个班的学生,他既教书又兼任班主任。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秃笔鏖战时。”在没有现成教材、缺乏教学指导的情况下,他边学边教、夜以继日,广泛搜集资料,反复备课,努力站稳讲台、站好讲台。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调整,他讲授的课程也从制图扩展到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大学物理、炼油机械等,最后又回到最熟悉的机械制图,直至退休。无论课程如何更替,马英选始终以最高的责任心对待每一堂课,把全部知识倾囊传授给学生。

他说:“教书是个良心活儿,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偷懒取巧终究会误人子弟。”

千淘万漉 桃李满园

1956年,马英选因工作表现突出,赴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回忆起这段光荣经历,他总是眼含热泪,神情坚定。

1995年光荣退休后,他依然心系教育事业。每逢校庆,学生们回来看望他,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他说,看到昔日学生在祖国的石油战线奋勇拼搏,完成自己当年未竟的梦想,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马英选用40余年的无悔坚守,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广大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大学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