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学校于2025年5月初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春季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共进、与社会互动”为主题,2万余名师生走出校园,将"三全育人 从我做起"的主题实践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校领导班子带队访企拓岗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各二级学院联合机关部门打造特色实践育人矩阵,全校各师生团队扎根基层开展服务,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实践育人新范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的创新探索。

全员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
学校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形成育人合力。校领导率先垂范,党委书记黎德龙带队走访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与数字技术融合展开交流;党委副书记谭勇带队赴重庆相国寺储气库有限公司,全力拓宽2025届毕业生就业渠道;副校长吴松走访东方电气宏华集团,共商校企联合育人方案;纪委书记贺吉胜对接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探索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副校长周雄率队赴江油市特冶新材企业集群,走访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推动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合作;副校长柏伟带队赴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各二级学院积极响应,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数理科学学院、设计与人文学院等单位班子成员联合机关部门,走访浙江石油化工、京东方等行业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拓展就业渠道,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合力。

全程贯通:打造育人生态链
各学院立足学科特色,构建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组织师生深入能源企业、生产一线,强化专业实践与使命担当;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对接装备制造企业,深化技术研发与人才输送双向合作;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资产与后勤党总支走进社区,推动基层治理与就业服务融合;经济与金融学院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产教融合路径;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推动小语种人才定向培养与企业员工学历提升协同发展。全校各机关部门全程参与,为校企合作提供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

全域浸润:拓展育人新场域
全校师生将实践课堂延伸至社会一线,在服务中厚植家国情怀。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调研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志愿者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民生服务,传递青春温暖;化学化工学院师生走进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通过实地研学传承红岩精神;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开展建筑知识宣讲活动,激发师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师生聚焦国情观察,深刻体悟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管理学院组织学生探访三峡博物馆、非遗工坊,以沉浸式体验感悟文化自信;数理科学学院组织师生体验红色文化教育,进一步提升实践育人和“大思政课”工作效果;设计与人文学院学生创作漆器、剪纸等手工艺品,助力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体育部教师执裁国际赛事、指导竞技训练,以专业服务回馈社会;工程训练中心联合创新创业学院,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这场覆盖全校的实践行动,正是学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生动注脚。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践行、教职员工协同发力、青年学子扎根实践,实现了育人主体从"单兵作战"向"集团军作战"转变,育人过程从"阶段培养"向"终身发展"延伸,育人空间从"校园课堂"向"社会天地"拓展。学校将持续完善"社会大课堂"与"校园小课堂"协同机制,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让实践育人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鲜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