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2025年“大国工匠”名单,我校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钢铁冶炼专业1998级校友江勇荣耀入选。这位从四川资中走出的全国劳动模范,用24年的坚守与创新,在炽热的炼钢炉前书写了从中专生到大国工匠的传奇。

“笨鸟先飞”:炉火淬炼的成长之路
1998年,江勇进入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重庆科技大学)钢铁冶炼专业学习,2001年毕业后成为川威集团炼钢厂一名炉前工。初入车间时,热浪与粉尘的冲击让他一度不适,甚至因操作生涩被师父嫌弃。但他以“笨鸟先飞”的精神,下班后仍留在车间请教熟练工,回宿舍后坚持自学专业知识。从炉前工、合金工到操枪工、炼钢工,他在多个岗位磨砺,2004年成为厂内最年轻的炉长。凭肉眼观察火焰颜色就能精准判断炉内温度与碳含量,其技艺日趋炉火纯青。

技术攻坚:破解10余项行业难题
江勇的职业生涯贯穿了我国冶金行业的转型期。2008年,面对公司钒钛铁水结包、质量不稳定等困境,他主动请缨,耗时半年摸索出解决方案,推动企业钒渣年产量达20万吨,位居国内前列。近年来,他主导的提钒转炉长寿命安全运行技术,将转炉连续运转炉数提升至1.4万炉,远超行业平均的1万炉水平。2018年,他参与研发的 “一键式”智能炼钢系统实现突破,通过数据自动采集与模型分析,实现转炉冶炼全程自动控制,每年为企业降本增效超5000万元。面对光伏支架用钢裂纹问题,他牵头攻关高含铝钢非精炼直上连铸技术,成功解决材料缺陷。至今,江勇累计攻克行业难题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专利授权1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匠心传承:培育百余名技能骨干
作为“江勇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他将人才培养视为己任。通过导师带徒模式,他培养中级工100余人、高级工30余人、技师10余人。徒弟李朗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从操作失误的新手成长为技术骨干。江勇强调:“荣誉是责任,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其工作室开展的技能培训覆盖提钒、炼钢一线人员,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荣耀时刻:扎根一线的“钢神”
江勇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并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他代表四川工匠分享了对智能制造的见解:“智能系统不是取代工匠,而是为老手艺装上‘智能引擎’”。如今,他正带领团队研发齿轮用钢、机械用钢等10余种优特钢,推动企业向汽车、光伏领域转型,月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从重科学子到大国工匠,江勇的成长轨迹诠释了“匠心铸梦,向新而行”的时代主题。他的经历不仅是母校“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更为新一代冶金人树立了标杆——在烈焰与钢水的淬炼中,青春终将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