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重庆行活动启动,首场科普活动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主题为《非人灵长类与人类健康》的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戚志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综合事务处处长林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研究员张雪,课堂内外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赫学颖,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重庆日报、课堂内外、中科普传媒、漫科学科普平台等媒体,科技处以及全校师生代表400余人在学术报告厅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戚志林主持。

季维智结合自身43年来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以通俗的语言和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非人灵长类在衰老机制探索和医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他系统科普了实验动物伦理、胚胎发育、器官再造、干细胞治疗以及疾病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前沿进展,帮助公众理解相关科学知识。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围绕脑科学研究、灵长类模型在衰老疾病及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踊跃交流。最后,季维智院士以“坚持,努力”四字勉励当代大学生,期望他们在科学道路上持之以恒,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据悉,此次“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重庆行活动聚焦“干细胞与衰老”主题,还将邀请李劲松、顾宁、时玉舫,杨永广、曾凡一、李伟、王继厂、郝捷等相关领域院士专家走进重庆各地的机关、高校、中小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专题科普活动15场,广泛普及干细胞相关科学知识,促进全社会认识、支持干细胞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相关工作。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凤实验室、重庆高新区科学技术协会、课堂内外杂志社协办。通过邀请院士专家走进西部地区,开展科普讲座、介绍前沿科学进展,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着力促进科学教育,为科技人才发展筑牢根基。
季维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院士长期坚持灵长类生殖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围绕早期胚胎发育调控,干细胞多能性和人类疾病的猴模型及致病机理等科学问题,率先在基因编辑灵长类动物模型取得重大突破,并获得了naïve猴多能性干细胞,实现了灵长类(人和猴)胚胎体外延长培养,解析了灵长类胚胎发育原肠发生与发育的重要事件,获得全球首例人猴嵌合体胚胎。在Cell,Science, Nature, Cell Stem Cell,PNAS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2014年在Cell发表的基因编辑猴的论文被评价为人类疾病模型建立的里程碑性工作。2021年发表的全球首例人猴嵌合胚胎被Nature、Cell杂志评选为“2021年最佳科学图片”。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生命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终身贡献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杰出贡献科学家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4年入选Cell“全球科学50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