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三全育人 从我做起”主题活动系列报道(107)]外国语学院开展学生春季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20 作者:龚得春 编辑:徐致远 来源:外国语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和“大思政课”建设成效,扎实推进学校“三全育人 从我做起”主题活动,5月6日至11日,外国语学院发布《外国语学院关于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社会实践活动致同学们的倡议书》,围绕“红色铸魂、专业赋能、文化传承、劳动育人、传递爱心”五大主线,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春季社会实践活动:一次志愿服务、一次专业实践、一次文化传播、一次研学记录、一次劳动实践。

(一)志愿服务:微光成炬,温暖社会

同学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敬老助老、儿童帮扶等志愿服务。在陪伴孤寡老人、辅导留守儿童、协助开展春季健康知识讲座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温暖情怀。

(二)专业研学:红色足迹+多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依托专业优势,学院将革命场馆研学与多语种讲解相结合,打造“移动的思政课堂”。同学们走进三峡博物馆、渣滓洞、白公馆、816工程等20余处红色教育基地,录制中、英、西语三语讲解视频,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承红色基因。

(三)文化传播:解码非遗瑰宝,激活传统生命力

同学们以“Z世代”视角,挖掘铜梁龙舞、荣昌夏布、酉阳土家织锦等非遗项目的文化魅力,图文并茂展示非遗技艺,并进行精准翻译制作视频,助力非遗走出国门、焕发新生。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为非遗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

(四)劳动实践:躬身农事,体悟劳动真义

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参与插秧、种瓜、打菜籽等农事劳动,用汗水换得体验,在“手掌磨出水泡”的切身体会中领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劳动不仅塑造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强化了学生对美好生活源于奋斗的价值认同。

(五)传承家风:感恩家宴,传递温暖亲情

在传承家风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为家人做饭、清洁家务、添置物品等方式表达感恩与孝心。一餐一饭间,传递的是亲情,涵养的是家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落地生根、在家庭中代代传承。

践行知行合一,在行走中读懂中国。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共吸引335人次参与,形成宣传视频、图文总结、心得体会等各类成果335份,其中文化宣传视频74个、图文总结139篇、心得体会122篇,实践足迹遍布重庆、四川、陕西、海南、河南等10余个省市。经学院评选,最终评出社会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

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融合,不断拓展社会实践平台,鼓励更多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在社会大课堂中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大学    渝ICP备1300051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098020008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