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我校师生以多种方式收听、收看会议盛况,对全会精神高度关注、反响热烈,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党委书记 黎德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校党委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准编制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持续强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和数字赋能,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奋力书写“强国建设,重科有为”的时代答卷。
校长 赵明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全局性部署,为新征程上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根本遵循。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对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通过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育人方式、科研组织模式与社会服务机制的协同创新,巩固拓展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等领域的特色优势,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聚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注入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党总支书记 都进学:
全会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倍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学院将迅速组织师生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持续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要科学编制好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优化学科布局,激发创新活力,主动对接行业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在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向毅: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意义与时代要求。学院将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目标,依托学校在石油、冶金等行业的学科积淀,精准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求,通过打造“珠峰团队”、优化科研组织机制,系统强化有组织科研,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点依托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聚力突破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汽车软件与车联网安全等关键领域技术瓶颈,为保障重要产业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孙永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了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作为“十五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发展规划处将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高标准制定学校“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围绕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分类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系统开展有组织科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引领,加快数字重科建设,深化智慧教育改革。以塑造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新动能新优势,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答卷。
科技处(产学研办公室、期刊社)副处长 王丽萍:
立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科技处将紧扣“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求,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等优势领域,深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持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青优青项目及国家级科技奖励上再获突破。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依托已建成的专利转化库和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高价值专利运营与成果转化,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优化科研生态,完善项目、经费、绩效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全国模范教师 廖晓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深耕高校30余年的教师,我倍感振奋。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让我深刻认识到高校教师肩负的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育更多适应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实际行动响应全会号召,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张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强国蓝图。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领会新精神、把握新形势,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以大历史观解读“十五五”关键时期的时代方位与重大意义,以知识图谱法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与实践成就,以问题链辨析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制度密码与逻辑机理,以案例阐释引领强化学生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情感认同与责任担当,讲清楚思政课的道理、学理、哲理,引导学生认清时代方位、把握人生机遇,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为如期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凝聚奋进力量。
数理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 申书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的蓝图,为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引导青年学生融入发展大局。强化思想引领,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深入解读国家大政方针与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树立“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的远大志向。聚焦生涯规划,开展“一生一策”的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与职业生涯,使个人成长轨道与国家发展进程同频共振。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让学生自觉将所学所能转化为服务“十五五”建设的实际行动。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2023级研究生 胡浩: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奋进方向,激励我们以实干笃行诠释青春担当。作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发展的底气,科技创新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在科研实践中,我不断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能源开发效率与安全水平,让成果真正服务现场、解决问题。每一次实验、每一个进步,都是在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出一份力。这也是作为学生党员服务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我立志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希望未来投身石油行业一线锤炼本领,以专业所学助力祖国能源安全与绿色高效发展,让青春之花在能源报国的奋斗中绚丽绽放。
经济与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23级本科生 黄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蓝图,新时代的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呼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以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投身其中,担当时代使命。暑期调研跨境电商企业期间,我亲眼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出海”,让原本受限于地域和规模的产品走向世界。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开放,正从“商品流动”迈向“规则共建”“标准互认”的更高层次,我们的学习不应止于理论,而应融入国家战略与时代需求。我将打牢专业根基,培养数据思维与全球视野,以青春之志、奋斗之行,汇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时代洪流,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最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