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学校统一战线成员以多种形式观看大会盛况,引发热烈反响。
民革党员、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魏祥健说,当新型坦克、高超声速导弹、新一代战机等国产装备组成的钢铁洪流驶过,当“14年抗战”的历史印记在方阵中浮现,当抗战老兵的身影被镜头定格,我真切读懂了此次阅兵的关键词:强大国防是和平的“铠甲”。作为民革党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矢志不渝跟党走,把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用历史告诉学生,和平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守护的。
民盟一支部盟员、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辉超说,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九三阅兵,充分彰显了我们国家的军事实力与民族凝聚力。这次阅兵既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信念的有力宣言。作为民盟盟员和高校教师,会更加努力为国家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同时也会发挥民主党派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民盟二支部主委、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游赟说,铁甲洪流传递和平强音,观看九三阅兵,我倍感震撼。八十年前,先贤在烽火中呐喊“教育救国”;八十年后,大国重器列阵长安街,正是那簇火炬照彻新天。作为民盟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高校教师,理当以寸心寄华夏,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熔铸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澎湃行动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民建支部主委、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黄静芳说,当现代化的信息支援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亮相,“东风-5C”洲际战略核导弹压轴登场,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中国力量的展示。感谢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感谢新中国建设者的励精图治换来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定当铭记历史,传承先辈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龙坡区政协委员、民进支部主委、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何高法说,长安街上,国产飞行器、高超声速导弹等尖端装备,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无人作战系统、智能指挥平台的亮相,更彰显我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作为民进会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国之重器”的研发精神培育创新人才,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为民族复兴筑牢科技与人才的双重基石。
农工党支部主委、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冉春芳说,徒步方阵步伐整齐,士气昂扬,新型武器装备精良先进,“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等亮相,彰显着我国国防实力的飞跃。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造就了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作为农工党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高校教师,我将团结组织成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携手前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江北区政协委员、致公党支部主委、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正高级工程师黎小刚说,观九三阅兵盛况,犹见钢铁长城巍然屹立。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繁荣昌盛、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成就。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团结带领组织成员,传承和发扬“致力为公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九三支社主委、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谭婕说,九三阅兵中,整齐划一的受阅方队、气贯如虹的武器装备,无不彰显我们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作为九三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高校教师,我深感,“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承诺,要继承和发扬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为学校、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无党派人士、市知联会理事、学校知联会会长、校妇联副主席董季玲说,观看九三阅兵,心中激荡着自豪。作为校知联会会长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当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立足三尺讲台与科研一线,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担当,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智慧。我将团结带领知联会成员,积极参政议政、凝聚思想共识,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中践行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欧美同学会会长、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院长(主任)蔡苇说,观九三阅兵盛典,深感震撼与使命在肩。从“小米加步枪”到“大国重器”的跨越,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奋斗历程,也深刻启示我们:留学人员应始终锚定报国初心,将国际视野与专业优势融入国家和学校发展。我们应讲好中国故事,架设中外交流桥梁,将阅兵激发的自豪感转化为科技攻关、育才献策的实际行动。